近日,由中鐵建發展集團投資建設的內蒙古烏蘭察布105萬千瓦/630萬千瓦時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地下硐室工程突破核心技術方案,標志著全球總裝機規模最大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。
作為目前全球裝機容量與儲能規模雙第一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,其地下硐室被視為整個系統的“心臟”,承擔著儲存高壓空氣的核心功能。地下硐室工程技術設計方案是該項目最核心、最復雜的技術難關之一,該集團聯合清華大學、鐵一院、鐵四院共同攻克技術設計方案,為我國壓縮空氣儲能工程化應用提供了重要的設計示范。
近日,由中國科學院、西南交通大學、中國地質大學等單位的權威專家對技術方案進行了專業評審,針對硐室的地質適應性、結構穩定性、氣密性設計等關鍵指標進行了全面、深入、細致的審查及論證,專家組一致認為設計方案技術先進、安全可靠,完全滿足下一步建設與運行要求。
據項目有關技術負責人介紹,該項目采用“深地空間+人工硐室儲氣”技術,在地下百米巖層中建設總容積近百萬立方米的儲氣空間,相當于400多個標準游泳池。項目采用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,能量轉換效率突破65%,遠超傳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水平,具備低損耗、高效率的特點。未來項目建成后,每年可發電約20億千瓦時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,有助于內蒙古實現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0%以上的目標,將極大提升華北電網調峰能力與新能源消納水平。
項目后期還將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統,實現與當地大規模風光發電的功率預測、協同控制和能量管理,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,最大化利用綠色電力,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,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。
原標題:全球總裝機規模最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全面實施
記者:王博成 吳婉秋
責任編輯:閆弘旭
網頁編輯:蘇偉